卡伦镇“豆包村” 热气冒香味飘

12-23已围观0

豆包村

  刘长宝称呼宝哥,说话时的这一年41岁,岁数大点儿的乡村居民叫他大宝子,他5岁的二儿子乳名叫三宝儿。

  九台区卡伦镇王家村距长春主城区约30千米,刘长宝是王家村的豆包大户。

  “我16岁就骑自桥式起重机到长春卖豆包,迄今只停过一两年。”刘长宝说,他租了50亩菜田,那里面涵盖6个大棚,还有18亩地种包米。冬季农事较少的时节时,他家的主业就是包豆包。

  “腊月到,蒸豆包,热气冒,香味飘。”

  腊月还没过半,大多农村的豆包已经包完了,但刘长宝家还有订货。二月二号,我赶赴他家,又见到达钟头刻农村炕头包豆包的场景。

  刘家请来了四个女人帮工。四私人坐在炕上围着炕桌。已经发好的面放在一个大盆里,豆馅也准备好了。

  只见几个女人把揉好的和好的成块的面放在掌心,双手翻飞,团面成球,几下拍成薄饼干状,拿起团好的豆馅包进皮里,迅疾滚几下,转瞬间一个玲珑小而灵巧的圆豆包就立在了盖帘上。

  “劈手一分钟能包十七八个,都看不出来馅是怎么放的。”来帮工的张亚秋说。

  刘长宝绍介,王家村曾有20余户人烟冬季做豆包,号称“豆包村”。几年下来,如今还有6户人烟做豆包买卖,那里面一家已经注册了品牌,建起了冷库。

  作为豆包第二大户,刘长宝两个月也要产出豆包12万斤,高峰时一天要雇二三十人做豆包。

  这6个专业户,每年产出四半百万斤豆包。“长春市场上,90%豆包都是我们村做的。”刘长宝说,长春民康路早市有一家专卖他的豆包,快20年了,一早儿晨能卖几百斤。

  两个月的豆包季,他能赚上数万元。那看起来不是很黄的面,是川军米吗?

  刘长宝说,他有15年没见过川军米的豆包场,主要是由于?子太少、太贵,包豆包更耗费功夫夫,价钱高,非常不好销行。

  它们如今用的米,也是豆包的传统用米,就是江米,也叫糯米,加上三成的“笨苞大米和面”,包出来的豆包浅黄发亮,还不会粘大劲儿。江米和苞大米和面,本村全有生产,至于豆馅儿,九台上河湾镇可是中国的云豆之乡。

 

 

搜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