独在异乡为求学 念及豆包情难舍

01-09已围观0

  妈妈是地道的东北人,后来因为一些事情,搬到上海来,从小是吃着粘豆包张大的,粘豆包是她的最爱。粘豆包本是东北特产,它的历史已经非常久远了,要追溯到满族祭奠祖先的东西,也是满族出门打猎的时候用的东西,后期,努力哈赤领兵的时候,东北的粘豆包发展成为满族的军粮。

  粘豆包最初用黄米面糯米面红芸豆制作而成。后来,有人用大米面和糯米面来制作,做出来的豆包由原来的淡黄色变成了晶莹剔透的白色,如今,这两种颜色的豆包都深受人们的喜爱。

  妈妈是吃豆包长大的,对豆包情有独钟;后来到了上海求学,很难再吃到家乡的粘豆包。过年前,我们收到了姥姥、姥爷从黑龙江寄来的包裹。打开一看,是满满一袋子豆包粉,妈妈开心得跳了起来。

1.jpg

  有了豆包粉我们就可以包豆包了!妈妈说,这豆包粉是经过比较复杂的工序才制成的。大米粉和糯米粉以1:1的比例混合,和好之后发酵,然后放在蒸屉上蒸熟,再晒干成粉。没有这些道工序就没有这样的豆包粉产生。

  我们决定一起做豆包作为全家的晚餐。一大早,我和奶奶就去农展馆搜寻粘豆包的原料之一,红芸豆。在上海,红芸豆是稀罕之物。我们在农展馆里苦苦搜索,终于在黑龙江的展位前发现了它。

  回到家,妈妈已把豆包面和好,正在盆里醒面呢!我和奶奶则把买来的红芸豆洗净放在高压锅中煮。一个小时以后,红芸豆就煮熟了。奶奶把红芸豆放在了漏盆上把水沥干,后又将其放在砧板上。两把菜刀上下翻飞,红芸豆在刀下左突右冲。不一会儿,原本一粒粒的红芸豆就变成了红豆泥。奶奶又在红芸豆泥中加了一些绵白糖。我和妈妈、奶奶一起将红芸豆泥攥成了一个个鸡蛋黄大小的小圆球。

  奶奶把醒好的面团搓成长条,一截截摆下,揉成小团。然后用手指在面团中间挖出一个圆洞,再将红豆球塞进去,接着把口封住。为了美观,还可以在手心里稍微团两下。最初,我因为在手心里团的时间过长,豆包散花了,红豆馅从里面露出来。我很沮丧,在妈妈的鼓励下,我不断改进,终于能做成像模像样的粘豆包了!我被成功的喜悦包围着,甭提多得意了!我们把包好的豆包摆在蒸屉上开始蒸,15分钟左右,热气腾腾的豆包就出锅了。为了让豆包变得更加美味,我们把蒸好的豆包拍成饼,放在煎锅里煎一下,当豆包变成金黄色时,就可以大饱口福了!我吃得满嘴留香,不亦乐乎!

  我终于明白,为什么妈妈那么爱吃粘豆包了。即使身处异乡,也时时不忘家乡的粘豆包。现在,每隔一段时间,我们全家就会包一次粘豆包,既是和妈妈一起品尝家乡的美食,也是和妈妈一起回忆童年的味道。

搜索